牵头单位:宁波市江北区科学技术局
浙里新产品研发服务应用
场景介绍
场景简介

牵头单位:宁波市江北区科学技术局  协同单位:区委人才办、区经信局、区税务局、区市场监管局等15个部门

有关单位成员:有关单位成员:区政府办、区委人才办、区经信局、区税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府办、区审管办、区发改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人大数据发展服务中心、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 区应急管理局、生态环境江北分局、各街道(镇)等

场景简介:浙里企业新产品研发服务应用是中共宁波市江北区委打造的,江北区科技局承建的,采用分布式集群系统和Spring框架,以新产品研发为切入口,针对企业等对新产品研发 供需集成化精准化智能化的需求,首建数源系统等物理集成,构建数字感知等“10个数字”闭环场景,新建智能感知等“5智”改革机制, 经过Al等催化发生化学集成,对新产品研发的各项服务要素和结构态势进行准确预判,促进供需间精准对接和智能匹配,迭代构建“全系 统感知需求、全要素集成协同、全周期服务智能、全链条精准融合、全场景智慧生态” 的“5全”生态集成,实现新产品研发“智能办”, 一体提升创新力、竞争力和社会活力。

场景使用对象:企业、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等。

基础数据 查看详情>>
系统感知到宁波市45,274 家企业;感知到江北区内36,885 家企业、549,8S5 条数据标签;构建产业人才库,宁波市31,000 位人才纳入人才库,江北区9,500 位人才纳入人才库;构建江北区技术成果库,已纳入102 项成果;构建直播库,纳入112 条科技服务相关直播资源;构建江北区合作平台库,纳入20 家孵化载体、18 家企业研究院、200 家工程技术中心
核心指标
应用成效
流程再造
区级事项流程再造,协同15个部门,制定各部 门办结标准,事项自动流转,节点智能提醒, 成效智能评价。再造科技创新研发服务模式。 全系统感知需求。新产品研发服务理念由“被 动式、延迟型、片面类服务”向“主动型、预 判型、感知型”突破。全过程敏捷闭环。新产 品研发政务服务由“部门分割、小而散、程序 复杂”向“一次报、一网办、一掌办”突破。 全周期服务智能。新产品研发服务模式由“分 钱、分物、定项目”向“营造环境、算法匹配、 方向引领”突破。重塑科技创新体系治理机制。 全要素集成协同。新产品研发资源配置由“重 复、低效、分散” 向“匹配、精细、集成”突 破。全体系能力提升。新产品研发治理由“传 统、单一、计划型”向“高效、协同、体系型” 突破。 改革科技创新支撑发展体制。全链条精 准融合。新产品研发产创融合从松散、脱节、 粗放向多跨、无缝、精准突破。全领域科学决 策。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决策从“主观、单 边、管当前”向“科学、多元、管长远”突破。 鼓励政府各部门、企业、大学、科研机构、行 业协会、用户参与科技创新,建立政府引领、 多元主体参与的科技决策咨询体系。构建“全 梯队倍增提质、全场景智慧生态、全社会共同 富裕”的循环创新发展格局。
制度理论
建立新产品研发政务服务智能感知、智能画像、 智能决策、智能服务、智能管理等“5智”改 革机制;出台《江北区关于加快区域创新发展 的若干政策》;研究《新产品研发全周期政务 集成服务数字化改革的探索和实践》课题。取 得理论成果2项,《新产品研发全周期政务集 成服务“一件事”应用场景可行性研究报告暨 建设方案》通过专家评审;《江北区以新产品 研发全周期政务服务“一件事”集成改革为切 入口探索最佳应用》在《宁波信息(领导专报) 》第97期和法学研究所专题呈报,得到省委常 委、市委彭佳学书记两次批示肯定。中国社科 院在2021年第288期把“推进新产品研发政务 服务集成改革的经验及建议”以要报呈送国办。 浙江信息(工作交流第50期)录用《江北区探 索推进新产品研发全周期集成服务一件事改革 》并呈送省委袁书记。
应用绩效
预计精简材料30%,压缩审批时间60%;系统 感知到宁波市455274家企业,分析研判26033 家企业有研发行为或研发动机。感知到江北区 内36885家企业、549885条数据标签,构建企 业全景镜像库,分析研判1832家有研发行为或 研发动机的企业,完成江北区5类企业5项研发 指数平均值画像,建立产业链分析模型31个, 提供服务261次,数字审批 88项,数字监管 940项,数字验收106项,数字支付345项。
政策体系
重点任务
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部署等“5个聚焦10项需求”,重点建立新产品研 发需求智能感知等“5智”机制。
一是建立新产品研发需求智能 感知机制
利用政府系统及社会资源, 主动、精准地感知企业研 发活动标签,为每个企业 研发建档,并分析其成长 轨迹,创建企业全景镜像 库,对企业类型、行业分 布进行分析,实时捕捉、 挖掘多维度、分散异构的 数据,形成研发动因和需 求分析库。同时,对区域 创新资源进行“一网统感” ,为政府后续开展创新资 源发展及部署提供依据。
二是建立新产品研发能力智能 画像机制
在智能感知的基础上,创 新体制机制,创建企业画 像算法模型,从研发投入、 产出、影响力、开放度四 个维度,打造企业“新产 品研发指数”研值体系, 分析企业在同行业或同等 类型企业中的水平、成长 轨迹,形成一纵多横分析 模型,智能划分区域内重 点产业及重点企业,为提 升区域创新指数提供依据。
三是建立新产品研发方向智能 决策机制
在画像基础上,构建了产 业聚集热力图,分析研发 优势及弱势产业或功能园 区的地理分布,为开展园 区二次开发、企业招引及 研发提升行动提供配置协 同部门和力量的参考依据。 并为具体的产业构建产业 雷达图,政府部门通过产 业雷达图可以清晰看到区 域内某产业链节点缺失及 强弱情况,辅助政府产业 链管理及政策布局。在用 户端构建企业产业链布局 预判工具,研发方向及专 利、论文分析研判工具, 联合“研值”体系,自动 生成研发决策报告,分析 企业的产业链定位及未来 研发市场前景,构建以创 新论英雄的辅助决策体系, 助力企业研发比学赶超、 产业园区“腾笼换鸟”及 科技型企业倍增提质目标 精准实施。
四是建立新产品研发政务智能 服务机制
系统利用企业标签,精准 推送省市区3级12项创新 要素服务,并提供企业自 主获取功能和结构化精准 服务功能,实时呈现精准 服务和企业咨询总数。重 点为企业提供10找个性化 服务,构建省市区3级人 才库,系统优先匹配符合 企业需求标签人才;设计 查询匹配政策功能;构建 专利技术库,提供技术对 接服务;通过直播库可以 查看直播课及发起直播; 构建成果库,分析区域内 成果分布情况,并为每个 成果构建成果报告;通过 空间库,为企业智能匹配 合适的园区及厂房租赁; 系统还集成浙里大仪共享 (找仪器)、浙里贷(找 资金)、技术交易大市场 (找市场)等省级平台, 为企业新产品研发在线提 供个性化服务,通过大数 据分析精准跟踪优化,实 现高品质服务。
五是建立新产品研发过程智能 管理机制
对新产品研发10大类45个 审批事项进行集成管理, 通过数字审批、监管、验 收、支付,达到流程再造、 制度重塑,实现一次申报、 一网通办、在线监管,一 键支付,预计精简材料30 %,压缩审批时间60%。 建立实时跟踪、智能提醒 功能以及全程评价功能, 跟踪政府服务管理,及时 提醒各相关部门调整、改 进服务管理方法,帮助提 高服务管理水平和资源配 置质量。
工作专班
企业新产品研发应用数字化改革项目推进专班
成员组成:区政府办、区科技局、区委改革办、区委人才办、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统计局、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区审管办、 区大数据发展服务中心、区税务局
政策体系
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制定《新产品研发全周期政务集成服务“一件事”应用场景可行性研究报告暨建设方案》《中共江北区委办公室 江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区域创新发展的 实施意见》《江北区关于加快区域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发布《江北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等规划。
数据共享
依托一体化数字资源管理系统(IRS),进行数据编目、数据采集归集共享建设新产品研发专题数据库政务云网络安全设备提供安全防护服务。以“新产品研发中枢+创新主体梯队”为定位,实现省、市、县(区)、街道(镇)、企业的“5贯通”。已集成各级新产品研发相关政策47 项,关联审批事项45 个,办事指到20 个,已对接浙里大仪共享、浙里扣、浙江网上技术交易市场等7 个数源系统及网站,正在进行21 个系统集成和数据归集工作。构建产业人才库,宁波市31000 位人才纳入人才库,江北区9500 位人才纳入人才库;构建江北区技术成果库已纳入102 项成果;构建直播库,纳入112 条科技服务相关直播资源;构建江北区合作平台库,纳入20 家孵化载体、18 家企业研究院、200 家工程技术中心。